image

厌学是指学生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模式。厌学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为他人而学的思想。他们内心的一致感受是,自己根本不想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和信心。但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又不得不学,觉得是为别人而学。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觉得学习无聊而乏味。

  3、在行为上表现出逃避学习。他们试图逃避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不愿意参加考试,与老师之间发生冲突,师生关系紧张,有时 为了逃避学习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等,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成就感是一个人坚持某项工作的重要动力所在,如果屡遭失败,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即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无法完成学习的要求,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降低学习动机水平。

  2、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与成就感缺乏,致使缺乏学习兴趣。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或具有个人意义的领域,自然会投入时间、努力和精力。

  3、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的原因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促使学生加重厌学。

  4、学习过程中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过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那么,究竟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他们的厌学心理呢?

  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个人在良好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

  1、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为了在将来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使每个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都获得成就感。

  2、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良好的归因倾向。

  3、在学习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真诚的接纳每一个学生。

  综上所述,教师在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祝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厌学心理”,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