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的错呢?”即使这样的话不是每天都能听到,也会看到许多人在抵赖狡辩,或者为了推卸责任而指责别人。也许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也有这种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其实并非易事。可以看到有不少人,他们或因工作、事业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念头,生命似乎是那么脆弱。

逃避不意味着解决

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每一天人们都会遇到麻烦。有的人就会想:“为什么倒霉的又是我呢?”犯了错误、判断失误、记错事情、受人干扰分了心,任何人都没办法做到无所不知,因而有时会在常识方面有所欠缺。诚然,有许多在所难免的错误可以澄清、解释并改正。但是,人们有时还会故意捣乱,然后再编造借口或寻找漏洞以逃避惩罚。如果指责无关痛痒,人们就不必为那些小小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解释开脱了。

但是,指责往往会引起不快和惩罚。为了避免这些不快与惩罚,许多人想尽办法逃避责任,比如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文过饰非等等。

心理日记

有位患者本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最近他向医生坦言自己曾经闪过轻生的念头。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习惯面对变化与改革。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被指派去干他既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工作时,潜在的焦虑、恐惧与厌世情绪随即涌上心头。他本来可以去竞争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他由于胆怯自卑而夫去了竞争的勇气。或许正是这种逃避竞争、习惯于退缩的心态,使他陷入绝望的深渊之中。这种扭曲的心态和错误的认知观念使他放弃了所有的努力。

人们在逃避指责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比如说,工作拖拉的人多半不会轻易承认:“我的报告交的迟了是因为我不喜欢打挠别人的工作。我才不在乎我的延误会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呢。我偷懒的时候,从来是只图自己舒服的。”相反,他们常常会说:“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或是其他一些夸大其词的谎言。

编造借口可以博取同情,但是,如果编造借口逐渐习惯成自然,撒谎的技巧渐趋熟练,也就积习难改了。养成为逃避公正的谴责而撒谎的习惯,等于作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踏上这条不归路,一个人就很难再有其它的选择了。如果对事态的发展真的无能为力,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是不会苛责犯错误的人。只有当一个人明知故犯并造成恶果时,人们才会对他进行谴责。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很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们暂时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