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悲观者的眼光总是专注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到最后他们只看到了没有可能的事。乐观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够心想事成。乐观者总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是困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在一间黑暗的医学实验室里,实验人员将一死囚双眼蒙上,把他捆绑在凳子上,旁边放上一桶水(桶体材料为塑料),先用刀背划了一下他的手腕,同时将塑料桶划开一个小洞,发出滴答的滴水声,然后告诉这个死囚,他已被割腕,全身的血将一滴一滴地流干,一个小时后将因血液枯竭而死。于是,死囚就真的感觉自己的血液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半个小时后,这个死囚就因极度恐惧而昏厥死亡。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消极悲观的人不但想到外部世界最坏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所以往往收获得更少。遇到一个新观念,他们的反应往往是:这是行不通的,从前没有这么干过。没有这主意不也过得很好吗?这风险冒不得,现在还不是时机。消极悲观的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即便有机会放在他的眼前,他也没有信心和勇气去抓住它,等到机会失去了又哀叹抱怨。因此他们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悲观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的境况如何,他们对将来总是感到失望。许多人信奉的是索姆定律:“凡是事情看好的时候,你肯定疏忽了某些东西。”有的人甚至因此走上极端,因而悲观地过自己的生活。

        对悲观者来说在他眼中,迷茫、失望对世界充满了怨言,生活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永远是一个无底的深洞,永远是一个黑乎乎的陷阱,永远是一条无法渡过的大河,生活对他们似乎永远都不公平,这个世界似乎永远充溢着罪恶与陷害,活着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无奈而痛苦的,在他们眼中,永远都含着防卫与不信任,心态注定,他们只能成为历史的尘埃。

        对同一件事情,人们相信会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结果。人不可能取得他自己并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当一个消极悲观者对自己不抱很大期望时,他就会给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嘭”的一声封了顶。他成了自己的潜能的最大敌人。

悲观心理的矫正

  许多人都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他在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试验过程中,做了1200次试验,失败了1200次,就是找不到一种能够耐高温又经久耐用的好材料。这时,别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还要试验吗?”爱迪生回答说:“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已经发现有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他去获得最后的成功。